立即下载
华容工业园科学发展纪实
2011-07-12 17:50:32 字号:

  华容县,这个千百年来的农业大县,粮、棉、油等农作物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产生过无数让全县人民荣耀的光环。然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,市场经济的冲击,光环黯然失色,农产品卖难的伤痛一次次地撞击着农民脆弱的神经。

  “无工不富”,成为农业大县痛定思痛之后理性的认识。然而,要在流淌着满是农耕文明因子的土地上兴办工业,艰难可想而知。“悟以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”,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当全县人民从农业的光荣中惊醒,环顾四周,却发现自己在追赶现代化的征程中落伍了。时不我待,该县的决策者坚定地提出了“工业兴县”的战略,并举全县之力推进工业的加速发展。

  2004年,负载着全县人民发展工业的希望,作为推进工业发展的载体——华容工业园正式起步运作。该园从一开始就坚持“产业立园、创新兴园、科技强园”的发展方向,不断创新发展思路,破解发展难题,从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峦起步,由小到大,已成为湘北地区发展速度最快、最具竞争力的园区之一,被誉为该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,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,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优平台。6年多来,华容工业园不仅开发建设了高标准的基础设施,营造了一流的投资环境,集聚了上百的投资企业,而且园区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,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幅达20%左右。

  从“零”起步,6年时间,工业园已将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高到了56%,改写了该县几千年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。其间浓缩的是拓荒、创新、奉献;彰显的是拼搏、务实、果敢;凝聚的是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。

  丘岗山峦起宏图

  走入华容工业园,一座座建筑精美的现代化厂房,或绿树掩映,或芳草簇拥;宽阔而整洁的园中道路,四通八达,绕厂而延伸;入夜,太阳能路灯光华齐放,璀璨如城市……如此美景,有谁会想到6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连绵起伏的丘岗山峦,是一片农民“耕种薄收,弃之可惜”的农业土地呢?

  2004年在“工业兴县”战略主导下,华容工业园选址于此。这里区位优越、交通便捷。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,高等级省道306线、202线、正在建设中的杭瑞高速公路和拟建的荆岳铁路交汇于此,距京广铁路、京珠高速公路和5000吨级城陵矶外贸码头仅50公里,已形成到岳阳“1小时交通圈”和到长沙、武汉“2-3小时交通圈”,基本形成了对接五湖四海、连通千家万户、快捷便利的水陆一体化的现代化大交通格局。当然,该县的决策者选址于此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,就是可以节省大量耕地。

  选址确定,一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攻坚战随之打响。按照“高起点规划、大力度投入、快速度建设”的发展思路,该县已累计投入园区资金4亿元,实现了道路、供水、供电、排污、通讯、有线电视、宽带和土地平整等“七通一平”同步跟进,建好了行政服务中心,建成了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孵化中心,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等工程建设,着力打造了一流的园区平台。

  “围墙内的事企业做主,围墙外的事全程服务”,华容工业园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企业落户和推动企业发展。目前园区的行政审批规范有序,以政务公开中心为载体,形成了“三统”(统一受理、审批以及收费标准)、“两限”(限权运行、限时办结)、“一优”(优质服务)的新机制。同时建立完善了以招商引资项目代办制、非税收入统收制、行政处罚公开听证制、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派出所长挂牌服务制、优化环境民主考评制、行政执法单位一般性检查接待日制为主体的优化环境制度体系。在企业建设过程中,该园以6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阻工滋事的业绩深得投资者的称赞。

  该县和工业园想企业之所想,为企业的发展解除一切后顾之忧。该县唯一的一座大水库,被开辟为工业园的取用水源,而县城居民宁可舍近求远,花费数亿元到几十公里远的长江“调水”。为给入园企业留足发展的空间,今年县委、县政府又将邻近的两个村划入工业园。对于入园企业,该县提出“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”。县委书记向伟雄、县长汪涛经常深入到企业,与投资者交流谈心,及时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。华润雪花啤酒新上二期扩改项目,县委书记向伟雄不论多忙,每周都要到企业去一次,甚至为了扩改的顺利进行,他还上武汉、北京等地为企业争取更为宽松的环境。华信人造板厂去年发生原料供应紧张问题,县长汪涛多次到企业召开协调会,为企业解难,最终由县林业部门成立协调机构,县财政拿出补贴资金,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。 {Ky:PAGE}

  新兴产业冒异军

  留青山绿水,建工业新城。华容工业园从一开始就树立“保护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、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、营造环境就是创造生产力”的观念,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“三同时”制度,禁止新上高能耗、高污染项目,从源头上把好环境关,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,着力打造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园区。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,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,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、垃圾处理场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。强制园区企业完善污染治理设施,依法淘汰落后工艺设备,关闭污染大、能耗高的企业,切实降低消耗,减少污染物排放。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之路。

  凭借一流的平台,按照“一园三区”规划布局,充分发挥园区聚集效应,华容工业园逐步形成了“专业突出,产业集群,特色鲜明、集约经营”的园区经济,机械制造、光伏电子、食品饮料、生态纺织、医药卫材等五大主导产业已然成形。石伏工业小区作为湖南省纺织产业基地,聚集了华青纺织、华宾纺织、丰盛纺织、华昌纺织、宝丽纺织、东华棉业等纺织企业数十家,纺纱规模达58万锭,特别是华昌纺织三期年产成品布1500万米织布项目的开工建设,标志着园区纺织产业开始由粗纺主导向精纺主导转变,由纺纱向织布、印染和服装制造方向延伸,对园区纺织产业的优化升级起到示范带动作用。三封工业小区大力发展医药卫材、光伏电子和机械制造产业。随着赛隆药业、福尔康医用卫材、海济药业等一批高新生物医药项目相继落户,一个以生物医药研发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生命科学的绿色港湾雏形正加速形成。润华新能源、龙华电子、华忆电子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光伏电子产业生产企业,这些高新技术项目的快速发展,使华容县一举跨入了全省光伏产业的第一方阵。依托华容特有的资源优势,园区做大做强酒类食品产业,通过鼓励雪花啤酒、摩闪威士吉洋酒、铭泰米业、华威油脂、何强面业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,新上先进设备,开发新品种,实现了整个行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,提高了产业市场竞争能力。园区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,把发展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放在首要位置,引进了奥力斯电梯、山拓机械等新型工业项目,实现了机械制造业零的突破。承接产业转移,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、产业升级、加速工业化的最有效途径和重要动力。洪山头工业小区作为园区承接沿海及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核心平台,2009年被湖南省环境资源保护厅确定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基地之一,主要以对接电子电路板和化工等项目为主。

  县域经济跃快马

  华容工业园的快速崛起,促进了该县工业的迅猛发展,目前工业园已拥有规模企业119家,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80%,年上交税收近1亿元,对新增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超过60%。

  工业的成长犹如一池活水,不但优化了三次产业的结构,而且带动了一、三产业的快速发展。该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70家,可加工转化全县75%的农产品,农民年可从农产品的加工转化中直接获益1.2亿元以上。同时,大量的企业聚集为农民就地转移提供了便利,仅工业园的企业便接受了农村劳动力2万多人就业。随着工业的强劲增长,该县的第三产业也增势旺盛,年均增长19%,特别是物流运输业,新增企业17家,年上交税收800多万元。

  工业的聚集,推动了城镇化的拓展,带动全县新增城区面积3.5平方公里,3万多农民进城,提升全县城镇化水平2个百分点。

  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

  6年时间,印象中的农业大县,不看不知道,一看却发现“工业之花”已鲜艳扑面,生机勃然。尽管起步时间晚,但该县人民却智慧地绕过了“办工业必污染”和“大量侵占耕地”的历史悖论,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探索疾行,虽然困难重重,但方向正确,步履坚定。我们相信,在前面的不远处,甜美的果实正在含笑招手,华容工业园的明天将更加美好!

来源:红网

编辑:卜布

点击查看全文

回首页
返 回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