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有一段文字,影响生命的成长
总有一种声音,唤起心灵的共鸣
欢迎收听FM107华容人民广播电台《悦读华容》
如果不能改变风的方向,就要想办法调整风帆;如果不能改变事情的结果,就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。微笑着面对人生,即使在黑暗中你也能看到希望的曙光。当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,你就是优雅的;当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态时,你就是成功的!
梅田湖采风记(节选)
陈昌豪
梅田湖镇在华容县西五十里,是湘鄂边界的一大码头。据传,清咸丰年间,荆江四口之一的藕池溃口,江水奔涌至此,将当地富绅严梅田的稻田冲毁成湖,故此得名。
这是我第一次到梅田湖,是跟随县作家协会的诸位先生到此采风的。华容合乡并村之前的二十五个老乡镇,除去江北那个早已平垸行洪的集成乡,至此我终于全部走到了。
清晨在县城纱厂门口集合之后,两台中巴车并几台小车载着我们一行三十多人沿华鲇公路西进。一路上,眼中所见,无不是仲夏时节万物生命旺盛的景象。夹道数十里粗壮的梧桐树上,一层层、一簇簇的新叶,荡起阵阵绿波。傍着公路的白墙屋舍,大多栋宇聿新,整洁素雅。门前照例栽着两三株栀子花树,正当花期,白如霜雪、纯若少女的花朵缀满枝头,隔着车窗也能闻到那清新甜美而又带着淡淡忧伤的芳香。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就在这花香里怡然自乐,俨然不为外部世界所扰。篱外的草丛里,孵鸡母(孵,华容方音沿袭古音,音“抱”,即刚孵蛋的母鸡)引着一群小鸡觅食,悠然享受着“鸡”伦之乐,见之不禁使人生出孺慕之情。放眼望去,公路两侧处处都是平整无际的水田,新插的禾苗油油在田里招摇,那青翠之色仿佛从叶间滴到了水中一样,以至于上下一绿,绝无夹杂。只有几只白鹭从水田上方飞过,才点破了一丘翠色。稻田缺处往往有一方藕塘,荷花出水,荷叶满池,自有蜻蜓在花尖之上悄悄振翅。忽然车过一处油榨,迎风送来新榨的清油香,浓而不腻,俗而不媚,这是仲夏乡村特有的香味。
过鲇鱼须大桥,进入梅田湖镇境内,第一站到藕池河畔的梅田湖渡口,参观才合龙的梅田湖大桥。桥的造型极普通,为湖区近年常见的箱梁式加T梁式。本来无甚可观,但一跨渡水,飞弧凌空,跨度竟达一百四十公尺,几乎与河面同宽,在桥梁学上已属特大桥了,同行诸君纷纷赞叹这“华容第一跨”的雄姿。渡头两岸,车辚辚,人攘攘,河中渡船去而又来,小船渡人,大船渡车,各司其职,毫不违和。车子开上汽渡,我们有意走出车厢,站在甲板上,倚着护栏,饱餐清爽的河风和水汽。浑浊的河水,从长江而来,打起滚儿的朝洞庭湖流去,碰到船身上激起碎银子似的浪花,传出哗哗的声响。下游不远处的梅田湖大桥就像一条高凳四平八稳地搭在藕池河上,两只凳脚恰好落在堤岸,妙趣横生,而又气势不凡。近滩的浅水里,一群白、灰相间的大鹅正在划掌浮水,嘹亮欢快的歌声随水波飘荡。那光景实在美丽动人,永远使人同时得到快乐和忧愁。
再过一段时间,梅田湖大桥一通车,这个老旧的渡口就要消逝在时光的长河里了。抛开经济价值,相比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公路大桥,乡间渡口实则更能满足大多数文士的抒情需求。你试想,驿路的尽头忽现一条河流,非得让你坐在船上慢悠悠地渡过去不可,让你无法那么急切、那么焦躁,有时还得站在渡头向对岸大声喊渡。若是遇上风雨,或许还得等一阵。要是渡口有几行依依的杨柳,再加上茅店鸡声、烟雨空濛,以及各式花色的水鸟,就更加完美了。如此岂不比坐在汽车里过桥有趣?前人感叹“港汊纵横路难寻,独木桥上少人行。十里长亭堪度夜,人生几度到华容?”那种隔河渡水的雅致,现在已然被汽车的机器油破坏得丝缕无余了。这倒不是我一人的癖好。中国古典文学中,渡口一直是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经典意象。早在《诗经》里就有“匏有苦叶,济有深涉”这样的句子写年轻女子在渡口焦急地等待情人。唐诗宋词里,诸如“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”“金陵津渡小山楼,一宿行人自可愁”“渡头杨柳青青,枝枝叶叶离情”“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”一类写于渡口的上乘之作更是不知凡几。明代状元黎文僖公题咏的“华容十景”中就有“沱溪晓渡”。当然,过渡和过桥的时间的比例,足有十与一的大差。论到便利民众、发展经济,大桥的功用是渡口远远不能相比的。
【作者简介】陈昌豪,九五后,湘潭大学文学学士,曾供职于华容县税务局,现在省直机关工作,钟爱家乡山水,熟悉乡邦掌故,于案牍之隙常作文以自娱。
文字可以以一种独有的情怀和文化底蕴,与心灵来一场美丽的相遇,让大家产生共鸣,如遇花开,如闻花香,很荣幸能与你共享同一篇走心的文字,共度最柔软的时光,感谢电波另一端的每一个你,在未来,我们也会继续用更懂你的语言走进你的内心,如果你也有好的文字想要和大家分享,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哦~
投稿渠道①:发送稿件及本人简介至邮箱247723821@qq.com
投稿渠道②: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发送稿件
FM107 华容人民广播电台
首播时间:每周二9:20
重播时间:每周二13:20、17:20、21:20
每周四、周六 9:20、13:20、17:20、21:20
我们不见不散!
END
一审:付 玉
二审:唐丽华
三审:刘 明
来源:《华容文艺》杂志
作者:夏夏
编辑:夏晶
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huarong-wap.rednet.cn/content/646655/59/12047491.html